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文物報》開設了“歷史回眸 文博憶往”專欄,以史為鑒,弘揚文博界的優良傳統,刊發了一批好文章,很有價值。報社主持這項工作的副總編輯李讓同志希望我能談談全國古代書畫鑒定的往事,自是義不容辭。這項工程當為改革開放后我國文物事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從全國巡回鑒定到《中國古代書畫圖目》24卷全部出版,歷時近二十載。如今,翻看那時的工作記錄和文章,很多人和事仍歷歷在目。
開展對全國古代書畫的鑒定工作始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是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由文化部文物局組成了以張珩同志為首的鑒定小組。不幸的是,工作剛剛開始進行,小組成員韓慎先同志(夏山樓主)和組長張珩同志相繼去世,鑒定只能中輟。后來,文物局又指派文博研究所副所長王輝同志重新組織專家繼續進行此項工作,而不久又逢“文革”,致使鑒定工作不得不完全停頓。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各條戰線都在進行全面的撥亂反正,恢復全國古代書畫鑒定工作被重新擺上議事日程。首先提出此建議的是謝稚柳同志和高履芳同志。他們分別寫信給當時國務院分管這方面工作的谷牧同志,得到大力支持。遵照谷牧同志的意見,經文物局研究決定,由我來負責組織恢復這項工作。為此我專程去上海向謝老(謝稚柳)通報了這個好消息。他非常高興,而且已有了比較全面的設想,成竹在胸,所以我們談了許多如何開展這項工作的具體意見。
1983年4月,文物局在北京召開“全國古代書畫巡回鑒定專家座談會”,研究如何部署開展工作的問題。會議由沈竹同志和我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鄧力群同志和文化部第一副部長周巍峙同志出席并講話。力群同志對此非常重視,認為這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當時就決定由中宣部發文件作為國家任務下達,要求各地有關部門都應在職能范圍內給予全力支持。會上正式成立了由謝稚柳、啟功、徐邦達、楊仁愷、劉九庵、傅熹年、謝辰生七人組成的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我并不是書畫鑒定專家,而是代表文物局負責組織協調等相關事宜。同時,經協商一致推舉謝老和啟老并列為組長。后來啟老因學校方面還有工作,而且其他社會活動繁多,不可能自始至終參加每一期鑒定工作,因而組長的重擔更多地壓在了謝老的身上,他在鑒定工作八年中從未缺席過一次。
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七人合影
鑒定組討論問題
在小組成立的第一次會議上,還決定了在鑒定之外要完成的兩項任務:一是把鑒定工作的成果落實在出版物上,傳之后代。鑒定工作每進行一個階段,凡是真品就出版一冊文字目錄(多的可以出兩冊),是為《中國古代書畫目錄》;然后選擇佳品,出版一部每件作品都附圖版的“圖目”,是為《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其中最佳品編為彩色大型圖錄,是為《中國古代書畫精品錄》。因此,從鑒定工作一啟動就請了文物出版社的編輯和攝影同志隨行,邊鑒定,邊記錄,邊照相,并及時整理出版。二是在鑒定工作過程中由專家自己指定年輕助手隨同,在各地工作中也允許當地派出有培養前途的業務人員參加,以便在實踐中培養一批接班人。此外,會議還研究決定,為了不影響鑒定工作的進度,凡是對作品真偽或評價看法不一致的,在組內不做過多爭論,而是把各自的意見分別作為附注發表在出版物上,供讀者和研究者參考。這充分展現了鑒定組專家在學術問題上的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也充分體現了鑒定組認真貫徹“雙百”方針,發揚學術民主的精神。
鄧力群同志與鑒定組專家在一起
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代書畫圖目》
對于這項工程,大家都飽含著深情,義無反顧。鑒定組全體成員開會時,我特意帶來了張珩同志在病重期間贈我的最后一包香煙?!俺鰩熚唇萆硐人?,長使英雄淚滿襟?!倍嗄陙?,即使在十年浩劫,我都小心珍藏著,就是為了等這個重要的日子。全國古代書畫巡回鑒定工作終于重新啟動,大家一起緬懷張珩同志,雖都年事已高,但報國之心絲毫未減。除了專家,更有谷牧同志和鄧力群同志這樣的堅強后盾,無論是他們主持工作時,還是離開一線領導崗位后,對書畫鑒定的事都是有請必到,有求必應。受此啟發,力群同志還提出要編輯出版《中國美術全集》(此后又增加了《中國美術分類全集》),并由中宣部批準成立了領導小組和編輯出版委員會,由國家文物委員會主任廖井丹同志任組長,中宣部出版局局長許力以同志、國家出版局副局長劉杲同志任副組長,我也是領導小組和編委會成員。力群同志在編輯出版會議上曾開宗明義地講:“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之一。由于各種原因,這些文化遺產過去沒能讓全國人民全面了解?,F在編輯出版《中國美術全集》,是美術界多年的愿望。這件工作開始了,應該努力做好?!焙髞?,力群同志還曾向鄧小平同志表示,自己退下來后,還有幾件事情要做下去,其中就有美術全集和分類全集。
谷牧同志與鑒定組專家及部分工作人員合影
由于有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同志的大力支持,會后不久即由中宣部發了文件,在當年8月就由北京開始了鑒定工作。從此,這個平均年齡70歲以上的小組,帶領著一批編輯出版和攝影工作人員,每年兩期,從嶺南到白山黑水,走遍了祖國大地。在鑒定工作進行期間,老專家們本著對文物、對后人負責的原則,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只講奉獻,不講報酬。特別是謝老和啟老,不僅是古代書畫鑒定大家,還是當代著名的書畫家。在巡回鑒定過程中,所到之處,都有一串長長的名單,向他們求書求畫。兩位老人在緊張鑒定工作之余,還不辭辛勞,為賓館服務員、司機和其他人員寫字作畫?;仡欉@八年,他們在各地留下的書畫簡直是不計其數。要知道,他們的書畫都是一幅千金的,搞鑒定不但沒有任何報酬,反而還要無償地為人寫字作畫,這種精神是現在一些人很難理解的。一言以蔽之,在我們這代人心中,愛國敬業比天大!
巡回鑒定工作自1983年到1990年6月,歷時八載,行程數萬里,遍及25個省、市、自治區,121個市縣,208個書畫收藏單位及部分私人的收藏,共過目書畫作品61596件,制作資料卡片34718份,終于完成了任務,對中國大陸保存的古代書畫基本上摸清了家底??梢哉f這是中國文物保護史上的一次空前壯舉,是一項歷史性的重大基礎工程,對整個文物事業的發展將會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正因如此,鑒定工作完成之后,當時黨中央主管這方面工作的政治局常委李瑞環同志專門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并宴請了鑒定組全體成員,充分肯定了這項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并勉勵大家一定要繼續努力,善始善終,把未完成的出版工作做好。
1990年,當我們初步完成全國鑒定工作時,原定要出的三種圖書,卻仍有大部分沒有整理出版。因此,鑒定組的任務并不能算結束,還要把工作繼續做下去。后來因為《中國美術全集》出版后又決定繼續出版《中國美術分類全集》,其中《中國繪畫全集》和《中國書法全集》也由文物出版社負責,這兩套《全集》與原先計劃出版的《精品錄》內容和要求是完全一樣的,為避免重復,經協商決定把二者合而為一,不再另外出版《精品錄》了。此時,除《中國古代書畫目錄》10冊于鑒定工作結束后不久出齊以外,24卷的《中國古代書畫圖目》還未出版到一半就因經費問題而難以為繼了。至于《中國繪畫全集》和《中國書法全集》亦因缺乏經費而遲遲不能啟動。
謝老(謝稚柳)移居美國后與我時有書信往來,對此始終掛念著,但又勸我“不能過勞體力,更不能過勞心力”(1993年我查出膀胱癌,先后兩次接受電切手術),彼此心境,奈何奈何!1995年,經多方奔走,終在房維中同志的斡旋下,我找到了財政部副部長劉積斌同志。承他慨允,決定由財政部下文給文物局,撥款800萬元,分年度分期下達文物出版社作為出版周轉資金。為此,我真是欣喜若狂,馬上函告謝老這個喜訊,并和他商量召開一次關于安排出版計劃的會議。不久,接到他復函,表示同意我的意見,決定回國參加會議。
1995年11月,由文物出版社在北京達園賓館召開了這次會議,大家興高采烈地研究討論并確定了《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和《中國繪畫全集》出版計劃。會議還決定,今后《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和《中國繪畫全集》內容的取舍以及相關業務問題,委托劉九庵、傅熹年同志代表鑒定組負責全權處理。因此,他倆對這些圖書的出版付出了更多的勞動和心血,可敬可佩。會議期間,谷牧同志和鄧力群同志還來看望了大家,同時參與座談討論。力群同志建議,1997年香港回歸之后再在北京開一次會,讓大家來檢查一下文物出版社的工作進度。此時,谷牧同志特別對幾個老人說:“咱們一個也不許‘走’,一定要看到香港的回歸,一定要看到我們計劃的實現?!睍h開了三天,問題解決得很順利,大家都非常愉快。散會當晚,我送謝老到機場,握手告別時還相約1997年北京再見,誰知這一別竟成永訣??!
大家最關注的是《圖目》,因為這是這次書畫鑒定工作成果的集中反映。謝老曾多次向我表示:“《全集》慢慢地出還可以,《圖目》一定要盡快出全,這樣我們就可以基本交賬了?!苯涃M得到解決后,出版進度明顯加快,歷經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圖目》24卷這項浩大工程終于全部付梓,這無疑是文物出版工作的一大盛事?!秷D目》共收錄了20117件作品,制作35700幅圖版,是一部集國內(港、澳、臺除外)現存古代書畫作品之大成的圖典。其首次向社會公布了全國各收藏單位的藏品,經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向讀者提供了全面、系統、準確的信息,是迄今為止收錄古代書畫作品最多的一部極有價值的資料性工具書,對學術研究,特別是對研究中國美術史具有重要且深遠的意義。關于這部書的價值和重要性,著名文物專家王世襄同志在推薦《圖目》申報國家圖書獎的建議書中寫道:這是“規模最大、卷帙最繁、工作最艱巨”,“這一艱巨繁重的工作,過去不但不敢做,甚至不敢想。有了這部《圖目》,為全國的書畫收藏留影建檔,使其無可遁形,對今后的典藏、保護,將起到難以估計的安全作用。有了這部《圖目》等于建造了一座蘊蓄浩瀚的寶庫,為書畫研究者、藝術創作者及愛好者、文史工作者提供大量的學習、參考、研究材料,豐富、便利都是過去難以想像的。書畫上的款識、題跋、印章全收入,更是過去著錄書無法做到的。其中還不知道蘊藏著多少珍貴文史資料,可供我們發掘、探索、分析、研究?!蔽艺J為,世襄同志的這個評價,是非??陀^和中肯的。
謝稚柳與謝辰生討論《圖目》出版信件之一
(已收錄至《謝辰生先生往來書札》中)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24卷、《中國繪畫全集》30卷、《中國古代書畫目錄》10卷的出版,是出版界乃至學術界的一件幸事,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2001年,《中國古代書畫圖目》榮獲首屆全國優秀藝術圖書獎一等獎、第五屆國家圖書獎榮譽獎。所有這些成績,是鑒定組專家的心血,是與全國文物管理收藏機構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配合分不開的,是文物出版社幾屆班子和全體同仁共同努力的結果。文物出版社副總編輯張囤生同志,自鑒定到出版,始終參與其間,成績卓著。編輯人員符昂揚、黃琪、張征雁、王麗青、莊家怡等同志,還有攝影人員孫之常、陳志安、鄭華、劉小放、李賀仲、王小寧等同志,多年如一日埋頭工作,精神可嘉。特別是符昂揚同志,從巡回鑒定開始即隨鑒定組奔波于大江南北,進行資料整理記錄,并承擔《中國古代書畫目錄》《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的編輯工作。不幸他未能看到《圖目》24卷全部出齊就與世長辭了。在他彌留之際,還對未完成的編輯工作念念不忘。這些編輯人員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嚴謹的工作作風體現了文博工作者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吨袊糯鷷媹D目》等系列叢書的出版,凝聚了大家的辛勞,我作為見證人,不會忘記他們的付出,要借此機會再次向他們表示感謝,相信他們必將為文物出版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時光飛逝,八年巡回鑒定已過去三十多年,《圖目》出版距今業已近二十年了。如今再回首,這雖是一項史無前例具有重要而深遠意義的基礎工作,但還只能說是基本而不是全部摸清了我國古代書畫的家底。在1990年鑒定工作結束后,又在民間陸續發現了一些重要作品,均未入目。即使在巡回鑒定工作過程中,也有少數作品被遺漏。在個別地區有個別單位的同志,由于不理解此項工作的重要意義,出于一種不必要的顧慮,對本單位收藏的一些重要作品保密,始終不肯拿出來給鑒定組專家們過目,因而在《圖目》中也未能收入。這是一個完全可以避免的遺憾,是事先沒有充分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誠懇地作出自我批評。在戰爭年代我們有個好傳統,就是“打了勝仗找缺點”。多年來,全國古代書畫巡回鑒定和《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受到了業內外的普遍贊譽,但我們同時要清楚地看到其存在的不足之處,這也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無論是經驗還是教訓,只要認真進行總結,就會幫助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走彎路、減少損失。這也是我這位望百之齡的文博老兵的心聲和心愿!
----內容摘自網絡